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⑰丨科技工作:凝心聚力谋发展 创新驱动促进步

作者: 时间:2024-02-25 点击数: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辽宁科技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这次党代会是学校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间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学校站在新的起点、破局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建设东北区域具有影响力、示范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辽宁科技学院官微特开设“喜迎党代会”专题,全方位报道党代会各项工作,展现学校五年来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踔厉奋发,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辽宁科技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今天,以“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走进科技工作: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驱动促进步。

 


自辽宁科技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技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工作业绩。


图片

学科布局不断完善

图片

2018年以来,学校新增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7个、经济学1个,已经基本建成服务辽宁和本溪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群。随着国家级一流本科、省级一流专业的不断获批,专业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以早日取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为目标,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为重点强化专业领域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工为主,涵盖工、经、管、文、艺、教育等六大学科门类多学科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结构布局已经形成。


图片

科研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图片

学校专任教师中教授由62人增加到7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由49人增加到10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288人增加到367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百层次2人、千层次7人、万层次42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教师科研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为学校各类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入选辽宁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6人。获批辽宁省科技创新发展智库专家1人,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专家4人。2名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这是学校首次获批国家级项目同行评审专家。辽宁省和国家各类专家库专家的入选,体现了学校教师科研实力和水平获得了社会认可。


图片

科技平台建设持续发力

图片

2018年以来,学校获批的4个自然科学类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均组织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并按期组织换届,保障了重点实验室学术研究的开展,以实验室为依托获批的项目逐年增加。2019年学校获批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辽宁省抗联精神当代价值研究基地”,2021年获批辽宁省教育厅新型智库“辽宁省抗战抗联精神当代价值转化研究基地”,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基础。学校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内都具有了省级研究平台。2020年学校获批辽宁省第二批军民融合单位,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科研领域。

2019年学校“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 首次获批辽宁省科普基地,2022年申报的“辽宁科技学院地质博物馆科普基地建设”“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建设”两个项目获批辽宁省科协资助资金15万元,这是辽宁科技学院在科普项目上首次获得省级资助。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社科普及基地”获批“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为学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连续两年在评比中获得A类,获得奖励资金50万元。此外,校还拥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省级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1个,依靠学校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了大材料应用研究院等13个科研院(所)。一流专业、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互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构建。2023年获批辽宁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得资助资金60万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

图片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各级科技计划(纵向)项目56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合作),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项。厅市级(省级)以上项目328项。教职工科研热情高涨,科技计划(纵向)项目申报数从2018年的112项增至2023年的241项,计划(纵向)项目获批数量从2018年的21项增至2023年的123项,资助资金额从2018年的62.37万元增至2023年的275.8万元,连续三年突破200万元。科技计划(纵向)项目的申报数量、获批数量、资助资金数量平均每年以超过10%的增长率持续增长。计划项目不仅在数量和资助资金上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实现了极大的提高。辽宁省重点研发项目、辽宁省基础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基金(软科学)A类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省级“揭榜挂帅”项目等省级重点和重大项目陆续获批均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次,啃下了一批“硬骨头”


图片


图片



图片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新高度

图片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拓展校地、校企产学研联盟,主动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积极围绕地方主要产业行业需求,与院校、研究机构、地方企事业350余家单位,开展了广泛技术合作。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牵头组建“辽宁省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并成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搭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成为包括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辽宁鹤腾科技热处理工艺装备产学研联盟等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在内的30个校企联盟理事单位。与锦州市、本溪市签订了全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提升了科技服务的空间。为本溪市科技局派遣5名博士挂职锻炼,为本溪地区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45名

2018年以来,学校共开展技术服务项目(横向)项目404项,技术服务合同额8396万元,实际到款5961万元。省内转化科技成果199项,省内转化率87%。2022年发布的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中,学校首次进入国家百强榜,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包括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合同额全国排名64(非双一流院校中排名第17)、辽宁省内院校排名第4(省内非双一流院校中排名第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技成果增长迅速

图片

2018年以来,共申请知识产权1446项,授权知识产权1377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实用新型专利41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90项外观设计273项。转化科技成果227项,其中省内转化科技成果199项。发明专利获批数量年均增长18%。

以辽宁科技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以合作单位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它各类科技奖45项。共发表各类论文1511篇,其中期刊检索论文167篇,中文核心期刊203篇。省级以上资政建议从无到有,共获批13项,其它各级各类资政建议54项。


图片

科研管理制度日臻规范

图片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新增和完善了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包括新增《辽宁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辽宁科技学院科技计划(纵向)项目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试行)》《辽宁科技学院科技科研诚信建设管理办法》等28项管理文件,这些科研管理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填补了部分执行文件的空白,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科技工作精细化管理和科研风险的防范,有助于破解制度瓶颈,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发挥激励机制引擎作用,激发教职工科研热情与潜力。

深化办刊改革,广开稿源,提升学报质量。《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是学校科技论文发表的重要阵地,学报严格落实《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要求,规范期刊出版活动,认真贯彻《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不断提高出版质量。在提升学报传播力的同时,科技处将学校科研项目与学报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了学报的综合影响指数,入选2021、2022、2023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0.302,综合影响因子为0.196,近5年的年增长率为53.75%。其中,近两年出版的论文中,有5篇文章下载量超过2000次,单篇最高被引37次。《辽宁科技学院学报》连续四年获社会效益评价“良好”等次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术交流广泛开展

图片

2018年以来,主办、承办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30次,外请专家作专题报告59次,教师与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年平均5165人次。2018年、2021年承办全国冶金教育学会年会两次,首次获得学科建设先进单位。2021、2023年承办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的“第五届特殊冶金与过程工程学术年会。2019年以来,连续举办“东北抗联精神育人论坛”4次,该论坛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品牌。学校聘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教授,东北大学闻邦椿教授,中国天眼(FAST)总工艺师王启明研究员等国内著名学者到校讲学,提升了学校的学术水平


图片


 

 

版权所有:辽宁科技学院科技处         学院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开发区香槐路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