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2020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辽科奖办发〔2020〕1 号)的规定,现将辽宁科技学院拟提名参加2020年度辽宁省科技奖励评审的3个项目予以公示。
自即日起7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辽宁科技学院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辽宁科技学院科技处
通讯地址:本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联系电话:024-43164042 024-43164043
024-43164046 024-43164047
024-43164048
附件:辽宁科技学院拟提名的2020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辽宁科技学院科技处
2020年3月16日
附件:
辽宁科技学院科技进步奖公示(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项目1
项目名称 |
改良SBR辅助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 |
提名者 |
辽宁科技学院 |
提名意见 |
该技术在传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简称SBR)前端增加催化氧化预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降低废水对微生物毒性;SBR反应过程中辅助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以影响难降解废水处理的主要因素为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处理后目标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低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工艺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创造了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名参加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评选。 |
项目简介 |
改进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增加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在改型SBR的基础上引入优势菌,提高有效微生物的浓度,对于日处理量在1000吨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节省工程建设费用为400万元左右,通过改良技术比传统工艺节省了三分之一;吨水运行费用可控制在0.66元,比传统工艺吨水运行费用降低了0.4元,年节省运行费用约146万元。改进工艺增加催化氧化单元,提高污水B/C比,将低污水对微生物不良影响,接续工艺提高微生物处理效能,可以减少处理构筑物的容量,减少动力设备的使用,降低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项目推广5年来,项目在沈阳联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营口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辽宁浩科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华强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熙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广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工程实际应用,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和用户赞誉,同时也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年增产值达3亿元。 |
客观评价 |
本项目的成果应用为制药和化工企业难降解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降低了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不仅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还将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地推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推广应用情况 |
该技术已在多家环保公司进行推广应用,主要推广用户有:(1) 沈阳联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开始应用该技术,该工艺节能,占地面积小,维护简单,节约人力物力显著,在2017-2019年三年创造产值达7090万元以上,总产值达到21251.8万元,新增利润325.8万元;(2) 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开始采用本技术,在改进原有技术基础上,优化催化反应装置外观设计和滗水器的控制改进,近三年新增产值4300.8万,累计利税516.1万元;(3) 辽宁浩科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开始改进自动控制技术,为企业节约处理药剂和动力,近二年新增产值达到1592.7万,新增利润21.8万;(4) 辽宁华强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应用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客户满意度,该水处理技术至今仍在使用,近三年总产值达到4790.7万元,新增利税574.8万元。沈阳熙桐环保和沈阳广沅环保也为项目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该项技术提高了难降解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开创了我省环保产业的新局面,增加经济效益近3亿元,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市场对环保产业升级的需求。 |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发明专利 |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阳极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
中国 |
ZL201910596150.6 |
2019-09-20 |
110255674A |
辽宁科技学院 |
安长伟、刘通、贺凤伟 |
有效 |
实用新型 |
一种化学制药废水处理装置 |
中国 |
ZL201821562603.0 |
2019-08-16 |
209259881U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通、 安长伟、 贺凤伟 |
有效 |
实用新型 |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高效电解脱氮脱磷装置 |
中国 |
ZL201720793806.X |
2018-01-26 |
206927735U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通、贺凤伟、安长伟 |
有效 |
发明专利 |
静压式滗水器 |
中国 |
ZL200510046096.6 |
2009-02-04 |
100457649C |
沈阳化工学院 |
薛军 |
有效 |
实用新型 |
静压式滗水器 |
中国 |
ZL200520089847.8 |
2006-11-01 |
2832802Y |
沈阳化工学院 |
薛军 |
有效 |
实用新型 |
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循环装置 |
中国 |
ZL201520950192.2 |
2016-04-13 |
205151960U |
辽宁科技学院 |
兴虹、安长伟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制药废水预处理的系统、方法及催化剂 |
中国 |
Zl201811187809.4 |
2019-01-15 |
109205760A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通、安长伟、贺凤伟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生物质制备高吸附性能活性炭的工艺 |
中国 |
Zl201611025304.9 |
2018-10-12 |
106495149A |
刘春明 |
刘春明、安长伟 |
有效 |
软件著作 |
智能污水处理实时监测系统 |
中国 |
2018SR120460 |
2017-12-30 |
软件登字第2449555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安长伟 |
有效 |
软件著作 |
污水深度处理一体机操控系统 |
中国 |
2018SR125197 |
2017-12-02 |
软件登字第2454292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安长伟 |
有效 |
完成人情况 |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贡献。 |
完成单位 及创新推广贡献 |
1、贺凤伟,排名1,教授,辽宁科技学院。负责在实验基础上,分析催化反应与目标污染物关系,依据实验数据确定生产工艺和催化剂组成,并将该技术成功地推广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组织,负责实验设计和精密仪器的使用、资金的调配等工作,及时解决项目研究和工程实际中的突出问题,保证了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本溪市科技进步奖2项。 2、安长伟,排名2,副教授,辽宁科技学院。在前期调研工作中,提炼其中的科学问题,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确定了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项目的总体设计、核心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将该技术推广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和调试运行中。完成了多项实际工艺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本溪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3、刘通,排名3,副教授,辽宁科技学院。主要完高氨氮菌种的筛选和纯化实验,进行理论计算工作,对现场使用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参数,为该技术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资料。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本溪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4、李丹,排名4,副教授,辽宁科技学院。主要完成外文科技文献翻译和英文撰写校对。为项目的前期文献调研、新方法和新设备使用以及项目推广、实际落地做出了较大贡献。 5、薛军,排名5,教授,辽宁科技学院。薛军教授与该项目长期合作,帮助项目组在沈阳联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结果测试表征,对催化剂合成进行了六个月的连续跟踪,考察反应数据,发现实际生产线的问题,并应用化工生产基本理论解决问题。协调校企关系,整合人力资源,优化合作模式,完成技术推广工作。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建设部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6、由美雁,排名6,工程师,辽宁华强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催化反应装置材料稳定性,计算材料强度,选择材料种类,进行管材,钢板性质实验和选择。 7、曹旭,排名7,高工,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推广和应用。 本项目的相关专利和研究成果已获得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沈阳联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本钢集团环保部、辽宁浩科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华强集团、沈阳熙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广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实际应用。使用厂家反映良好,对于日处理量在1000吨的高浓度中药制药生产废水,节省工程建设费用为400万元左右,通过改良技术比传统工艺节省了三分之一;吨水运行费用可控制在0.66元,比传统工艺吨水运行费用降低了0.4元,年节省运行费用146万元。由此可见,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以微生物为驱动力结合反硝化技术,在高氨氮中药废水处理中,不仅降低了动力设备的使用功率,并减少构筑物的容量,从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上降低了整个研究的费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该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为这些公司创造了高的经济效益,年增产值共达近3亿元。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辽宁科技学院与沈阳联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就本项目开展技术合作,辽宁科技学院项目参与人员为本项目实施开展了难污水处理工艺总体设计、实验装置构建,反应机理研究和小试、中试等推广工作,并对难降解污水处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来水指标设计不同处理流程,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沈阳联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完成装置的推广运行和技术改造完善工作,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中控程序设计研发,提高装置的自动化运行程度,使之能够迅速推向市场。 |
|
|
|
|
|
|
|
|
|
|
|
项目2
项目名称 |
《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
提名者 |
辽宁科技学院 |
提名意见 |
由辽宁科技学院负责的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的项目, 在系统的硬件选型设计、网络设计、软件功能设计等方面,本着信息监测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先进、稳定运行等原则,从生产现场的使用功能考虑,完全符合系统的要求,应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进行系统开发,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安全性能、节能性能及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真正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保证了生产的连续、稳定、优质和高效运行,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和科学管理,实际应用效果显著, 保证了稳定的生产。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完整齐全,数据真实可靠,项目技术领先,达到了国内钢铁企业同行业先进水平,具有推广实践意义。提名该项目为202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项目简介 |
1. 科学技术领域 本项目是集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能源节能、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以企业计量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为主线,以自动采集、智能存储、科学决策、智慧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其中提出多个技术模型,分别计量大数据“双”五级计量结构模型、区块链计量机制模型、数据的基础模型、运行监测和预测的智能模型、科学决策的智慧模型。提出基于特征机制的细粒度分析算法为基础的环保综合管理服务迭代模型。最终形成企业节能+减排创新应用的新格局,并实现管理理念、综合计量服务平台和企业计量智数中心相结合的格局。 2. 技术经济指标及效益分析 数据存储:物资量(基础数据、视频、图片)、流体能源量、电能、监测、统计查询共享的数据年增长为150TB数据。 数据有效利用率:计量能源、电能、物料用户分别有3000用户、1500用户、6000用户。其它用户为1200多个; 共享决策支持数:为公司ERP、EMS、厂矿MES、厂矿二级系统、节能减排单位或部门提供共享决策支持数据达120多家。 节能技术经济测算:企业计算公式为“本年度企业节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负能为节能;乘上本年度标准煤价格,为节约的资金数。年节约资金5000多万元,测算包括能源耗监测与分析、计量员(班组)经济核算、资源回收利用、能源结算、能源信息资源利用等。 吨钢综合能耗测算:企业计算公式为“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炼钢燃料消耗量+动力消耗量-转炉煤气余热回收外供量(千克标准煤))/钢产量(吨)”。测算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转电炉、连铸、开坯、轧材、机车、燃气加工与输送、企业能源亏损等工序,根据权重比例对应计算。同比下降0.13%百分点,环比下降0.012%个百分点。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测算:企业简算公式为“浓度(mg/m3)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系数)/(总颗粒物*浓度系数)”,根据国家环保标准,可达到二级标准、二类以上的环境空气质量。 3. 应用情况:本项目在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应用,职能、管理、使用部门为40余家。 4. 推广价值:该项目在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大型联合企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客观评价 |
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完整齐全,数据真实可靠,项目技术领先,设计理念超前,达到了国内钢铁企业同行业先进水平。 |
推广应用情况 |
本项目在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中本钢三冷轧厂、本钢连轧厂、本钢炼铁厂、本钢计控厂、北营计控厂、本钢丹东不锈钢厂、本钢恒通公司等40余家厂矿中应用。该项目在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大型联合企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基于智慧城市的便民医疗APP软件V1.0 |
中国 |
2018SR256950 |
2018.03 |
软著登字第2686045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杜钢 |
授权 |
|
|
|
|
|
|
|
|
|
|
|
|
|
|
|
|
|
|
完成人情况 |
杜钢、排名第1、教师、讲师、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项目第一负责人,整体管理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项目进度与成本管理;组织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施;完成项目整体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完成项目整体上线与验收与质量管理。 刘辉、排名第2、教师、讲师、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项目负责人;用户需求提供;现场实施协调;现场一次、二次元件安装与调试;现场管网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测试与厂矿授权管理;项目现场验收;系统上线运行配合等工作。 陈小文、排名第3、试点区运营副总监、行业应用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整个项目分析、调研、技术方案制定与人员管理;组织项目整体硬件、网络整体架构设计与实施;提出“数出一门”、“量出一家”、“标出一部”垂直生态环保管理理念和决策支持模型;提出计量区块链机制模型并实施;提出计量“双”五级计量结构模型。组织项目现场采集系统、智能采集器设计与安装、数据传递与转换;组织项目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织项目企业、行业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 费如纯、排名第4、处长、副院长、教授博士、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主要负责项目技术经理、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手持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节能减排数据算法模型设计与实施。 李辽辉、排名第5、副院长、副教授、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用户需求提供;现场实施协调;现场一次、二次元件安装与调试;现场管网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测试 与厂矿授权管理;项目现场验收;系统上线运行配合等工作。 陈亚光、排名第6、教师、副教授、辽宁科技学院、电信学院、组织项目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织项目企业、行业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质量检查与验收管理、分管组织项目现场实施与监管工作,使用各种计算机编程软件(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网络编程等)、DCS控制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结合等。 吴奇、排名第7、经理、工程师、大连理工加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主要负责项目经理、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手持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 |
完成单位 及创新推广贡献 |
1、辽宁科技学院、负责的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的项目,在系统的硬件选型设计、网络设计、软件功能设计等方面,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到实际设计环境等方面学院都给予提供了无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提出与规划、需求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实施、编码与测试、系统试运行、用户培训、系统维护;负责项目提出、项目论证、实施、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施、项目过程实施、技术力量配备、开发环境与设备提供、项目总结、验收。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1、刘辉,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硕士毕业,讲师。2014.01到2017.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项目,项目负责人;用户需求提供;现场实施协调;现场一次、二次元件安装与调试;现场管网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测试 与厂矿授权管理;项目现场验收;系统上线运行配合等工作。 2、陈小文,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运营副总监、行业应用主任。2014.01到2017.12期间,《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主要负责整个项目分析、调研、技术方案制定与人员管理;组织项目整体硬件、网络整体架构设计与实施;提出“智数”中心结构设计并实施;提出计量区块链机制模型并实施;提出计量“双”五级计量结构模型。组织项目现场采集系统、智能采集器设计与安装、数据传递与转换;组织项目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织项目企业、行业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等工作。 3、费如纯,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副院长,博士毕业,教授。2014.01到2017.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项目,主要负责项目组织、方案制定、技术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大型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数学模型建立、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手持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环保数据算法模型设计与实施。使用各种计算机编程软件(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网络编程等)、DCS控制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结合等工作。 4、李辽辉,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副院长,硕士毕业,副教授。2014.01到2017.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项目,,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用户需求提供;现场实施协调;现场一次、二次元件安装与调试;现场管网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测试 与厂矿授权管理;项目现场验收;系统上线运行配合等工作。 5、陈亚光,辽宁科技学院电信学院教师,硕士毕业,副教授。2014.01到2017.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项目,主要负责组织采集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组织数据中心硬件系统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施;组织数 据仓库模型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分厂分公司数据集市应用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上线运行培训;检验与认证及文档编辑归档等工作。 6、吴奇,大连理工加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硕士毕业,工程师。2014.01到2017.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基于“智数+”计量大平台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项目,主要负责项目经理、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手持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 |
|
|
|
|
|
|
|
|
|
|
|
项目3
项目名称 |
《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
提名者 |
辽宁科技学院 |
提名意见 |
由辽宁科技学院负责的《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的项目,解决了由于产业结构、建筑模式、能源消费类型的差异而难以集中评估分析、空间数据无缝复合、网络分析、能耗有效管控和优化利用的问题。在多个单位已经成功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推动了我国绿色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实现对一次性能源的节省,改变能源的消费结构。由于煤炭用能始终过高,导致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也一直要求中国管控负能增效,承担责任,负能增效可以保持经济的活力,同时又可以体现中国的形象。随着大型冶金制造负能增效环保的发展,政府会得到长远的税收效益,并也能解决相当的就业问题。 提名该项目为202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项目简介 |
5. 科学技术领域 本项目是集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能源管控、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以能源控制调度为主线,以企业采用一次元件数据为基础,根据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的特点,设计出科学高效、完善合理、功能齐全、可实施性强的大数据+EMS平台技术方案,其中提出多个技术模型,分别“数出一门”、“量出一家”、“标出一部”垂直能源调度管理理念和夸域实时决策支持模型、提出五级区块链能源管控机制和负能增效的大数据集市挖掘统计分析与成本数据闭环算法模型、采用迭代深度学习算法和混合卷积网络算法。最终形成大数据+能源管控+负能增效应用的新格局与管理理念。 6. 技术经济指标及效益分析 预测预警:以客观数据为依据,以企业整体、分厂、车间、生产线、主要用能设备为对象,并结合历史能控数据,对未来的能耗情况进行预测预警分析。 负能技术经济测算:企业计算公式为本年度企业负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负能为增效;乘上本年度标准煤价格,为节约的资金数。年节约资金6000多万元,测算包括能源耗监测与分析、点检员(班组)经济核算、资源回收利用、成本中心结算、能源信息资源利用等。 Y效益=Z煤炭-X二氧化碳-X二氧化硫-X烟灰-X其他式中,Z煤炭表示煤炭所带来的效益,X二氧化碳、X二氧化硫、X烟灰、X其他表示燃煤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灰以及其他部分(如健康成本)造成的损失。 由于1千克标准煤,会排放0.68千克碳粉尘、2.5千克二氧化碳(CO2)、0.075千克二氧化硫(SO2)、0.0375千克氮氧化物(NOX)。 以一个二级厂矿为例,每年节约的能耗折算成标煤65.79吨,每年会减少排放47.3吨碳粉尘、173吨二氧化碳(CO2)、5.2吨二氧化硫(SO2)、2.6吨氮氧化物(NOX)。 数据存储:大宗源燃料(基础数据、视频、图片)、动力能源数据、电力电能、监测、统计查询共享的数据年增长为1200TB数据。 数据有效利用率:大宗原燃料、动力能源数据、电力电能、物料用户分别有1200用户、3000用户、130用户、5000用户。其它用户为600多个; 共享决策支持数:为能源管控单位或相关部门、冶金制造企业公司ERP、e-MMS、EMS、厂矿MES、厂矿二级系统等提供共享决策支持数据达800多家。 7. 应用情况:本项目在冶金制造行业中应用,职能、管理、使用部门为1200余家。 8. 推广价值:该项目在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大型联合制造企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客观评价 |
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完整齐全,数据真实可靠,项目技术领先,设计理念超前,达到了国内冶金制造企业同行业先进水平。 |
推广应用情况 |
本项目在舞钢集团、凌钢集团和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应用,包括舞阳钢铁、凌源钢铁二级厂矿、冷轧厂、连轧厂、炼铁厂、计控厂、焦化厂、能源总厂等60余家厂矿中应用。该项目在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大型联合企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平台 V1.0 |
中国 |
2016SR019283 |
2015-06-05 |
软著登字第1197900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前 |
授权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信息平台V1.0 |
中国 |
2018SR329057 |
2018-01-02 |
软著登字第2658152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前 |
授权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企业客户资源管理系统V1.0 |
中国 |
2016SR020080 |
2015-08-19 |
软著登字第1198697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前 |
授权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数字地图漫步 红色之旅软件V1.0 |
中国 |
2019SR0710285 |
2019-04-16 |
软著登字第4131042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前 |
授权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基于B/S的高校学生选课系统V1.0 |
中国 |
2016SR096395 |
2016-01-20 |
软著登字第1275012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前 |
授权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韩枫运动商城网站软件V1.0 |
中国 |
2016SR096391 |
2013-03-01 |
软著登字第1275008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前 |
授权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电控制平台系统V1.0 |
中国 |
2016SR299976 |
2016-05-28 |
软著登字第1478593号 |
辽宁科技学院 |
刘前 |
授权 |
完成人情况 |
刘前:排名第1,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副教授。项目第一负责人,负责整体管理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现场实施;项目进度与成本管理;组织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施;完成项目整体分析设计与模型设计实施;完成项目整体上线运行、项目验收、完善性维护与质量管理。 孟宪伟:排名第2,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学院院长、教授。项目负责人,数据进行分析、诊断综合处理,现场实施协调指挥;组织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展示层;现场管网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测试与厂矿授权管理;项目现场验收;系统上线运行配合等工作。 孟昭军:排名第3,辽宁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负责整个项目分析、调研、技术方案制定与人员管理;组织项目整体硬件、网络整体架构设计与实施;组织项目现场采集系统、智能采集器设计与安装、数据传递与转换;组织项目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织项目企业、行业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 赵军:排名第4,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教授。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负责项目组织、方案制定、技术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大型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数学模型建立等工作。质量检查与验收管理、分管组织项目现场实施与监管工作,使用各种计算机编程软件(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网络编程等)、DCS控制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结合等。 王彦超:排名第5,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负责项目技术经理、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移动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管控数据算法模型设计与实施。 潘巧智:排名第6,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负责,组织项目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织项目企业、行业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 胡楠:排名第7,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讲师。主要负责,组织采集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组织数据中心硬件系统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施;组织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分厂分公司数据集市应用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上线运行培训;检验与认证及文档编辑归档。 王彦明:排名第8,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讲师。主要负责,系统测试运行、系统上线完善性维护;软件质量认证、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定工作;项目上线运行培训;检验与认证及文档编辑归档。 周密:排名第9,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辽宁科技学院项目部项目经理、工程师。主要负责,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手持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 |
完成单位 及创新推广贡献 |
3、辽宁科技学院、负责的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的项目,结合平台的设计思想,和分层设计技巧,将系统的基础服务功能和应用的业务逻辑功能分开设计与实现,将实时Web服务、统一设备控制、OPC服务、安全机制等基础服务功能封装成核心数据层,实现公共的平台服务。主要包括三层,分别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展示层。 4、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提出与规划、需求分析与设计、多样的设备通信接口支持、实现国际化标准的OPC服务器、支持通用的数据库存储管理、支持自由的设备组态配置、基于Web的现场监控、信报警与查询服务平台、实现专业的在线报表服务、无缝衔接的集群监控配备;负责项目提出、项目论证、实施、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施、项目过程实施、技术力量配备、开发环境与设备提供、项目总结、验收。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1、孟宪伟,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院长,教授。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项目负责人,数据进行分析、诊断综合处理,现场实施协调指挥;组织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展示层;现场管网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测试与厂矿授权管理;项目现场验收;系统上线运行配合等工作。 2、孟昭军,辽宁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负责整个项目分析、调研、技术方案制定与人员管理;组织项目整体硬件、网络整体架构设计与实施;组织项目现场采集系统、智能采集器设计与安装、数据传递与转换;组织项目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织项目企业、行业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 3、赵军、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硕士,教授。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负责项目组织、方案制定、技术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大型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数学模型建立等工作。质量检查与验收管理、分管组织项目现场实施与监管工作,使用各种计算机编程软件(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网络编程等)、DCS控制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结合等。 4、王彦超,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负责项目技术经理、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移动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管控数据算法模型设计与实施。 5、潘巧智,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硕士,副教授。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负责,组织项目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织项目企业、行业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 6、胡楠,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硕士,讲师。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负责,组织采集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组织数据中心硬件系统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施;组织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分厂分公司数据集市应用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上线运行培训;检验与认证及文档编辑归档。 7、王彦明,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教师,硕士,讲师。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负责,系统测试运行、系统上线完善性维护;软件质量认证、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定工作;项目上线运行培训;检验与认证及文档编辑归档。 8、周密,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2015.01到2018.12期间,在本项目中配合辽宁科技学院的设计人员完成《大数据+EMS平台在冶金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负责项目经理、系统分析;项目前期调研、分析、设计与实施;人员、设备调配;项目整体网络应用功能模块设计与实施指导;项目整体手持端应用设计与实施;项目后期测试运行、验收管理;项目后期完善性维护与合同管理等工作。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