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固废开发利用与建材工程研究中心

作者: 时间:2024-12-19 点击数:

1.依托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科研平台简介

辽宁省固废开发利用与建材工程研究中心以制约辽宁省钢铁、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节能环保、新材料关键技术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研究工作。针对矿渣、钢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具有潜在火山灰活性的工业固废开展复合激发的胶凝化研究;针对中低强度硅酸盐混凝土开展高性能化研究;针对矿山充填开展具有高悬浮、高水固比、高砂胶比胶凝体系研究;针对菱镁矿利用与固废资源化开展低碳高性能镁质耐火材料和优化低品位菱镁矿生产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为辽宁省大宗固废资源在绿色建材中的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研究领域一:特色非金属矿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异相界面结合模型、热断裂模型、离子扩散规律、微纳米孔相关机制、组成结构热学性能关联性及调控机制、抗侵蚀/渗透机制等,为高抗蚀耐火材料设计提供依据;开展产业化等研究,探究杂质对热分解行为影响,建立动力学方程,优化低品位菱镁矿生产工艺及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调控原料成分及含量,研究压制成型工艺参数对石灰石压制成型的影响、压制块微观结构及烧结特性,开辟废弃石灰石高附加值利用新途径。

人员:祁欣、陶莹、赵京明、王春新、赵嘉亮、李思南。

研究领域二:复合激发无机聚合物胶凝技术。以固废基结合碱激发开展绿色建材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对产品的流动性、早强与高强、缓凝问题、体积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进行研究,开发具有优良施工性能、经济型的固废基碱激发绿色建材产品。产品包括:矿山充填胶凝材料、土体固化剂、特种建材等。

人员:王喜刚、高健、邢洋、耿凯、洪宇、陆鹏。

研究领域三:中低强度混凝土高性能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紧密堆积理论模型,进行骨料的级配分析,确定最优矿质混合料配合比;(2)基于宏观无缺陷理论,进行胶凝材料的配比分析,尤其是矿物参合料的掺量分析;(3)基于桨体富余系数理论,进行浆骨比分析,建立能够兼顾材料强度、工作性能和经济性的桨体富余系数确定方法;(4)基于SEM理论,进行材料的微细观结构分析,建立宏观力学表征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联,通过分析确定不同矿物参合料、石粉、尾矿砂等对混凝土和砂浆材料宏微观的影响,指导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设计;

人员:刘峰、田继龙、孔祥雷、。

研究领域四:矿山固废空间信息技术

矿山空间信息科研平台的研究团队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内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应用工作,围绕矿山安全、生态保护和智能化管理等重点方向,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同时,团队也在多个正在进行的项目中持续推进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为矿山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人员:贾国辉、渠爱巧、王旭、李红丹、武广臣、刘悦、徐婷、庄世勇。

3.已经开展的工作:依托辽辽宁科技学院校级“绿色建材科研团队”平台,围绕本溪地区矿山企业,开展了固废基特种建材的大量研发工作,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特种建材,中心形成了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稳定的科研方向。近5年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年到款经费200余万元。发表相关三大检索类论文2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矿山企业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验室共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2人,本溪市自然科学学术带头人4人。近年来,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2项,主持辽宁省科技厅其它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4. 对应服务领域: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 22个产业集群中的新材料产业。

平台负责人简介:罗旭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科技学院副院长,兼任辽宁省镁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业陶瓷分会副会长、中国金属学会耐火分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委员,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会长。任《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沈阳化工大学学报》、《耐火材料》、《耐火与石灰》等期刊编委。先后在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和日本琦玉工业大学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联合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以及省、市、企业各类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专利50余项。先后获中国非金属矿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被评为全国非金属矿行业“青年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版权所有:辽宁科技学院科技处         学院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开发区香槐路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