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清洁生产与产业化创新研究

作者: 时间:2024-12-19 点击数:

1.负责人:张丹凤

2.团队成员:姜春风、刘丹丹、王子敬、王泽青、王振宇、鄢景森、张慧明、刘玖玉

3.团队研究方向领域介绍:

方向1:张丹凤、王泽青、王振宇、鄢景森。新型功能材料开发及其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设计构建了几种具有三维多孔中空结构的磁性尖晶石/碳质复合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调控进行形貌、组成的可控构筑并与经济、绿色、环保的碳材料进行自组装,得到功能化的尖晶石/碳基复合材料。将其用作光催化剂对环境有机污染物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并根据催化降解现象解析光催化反应机理。

方向2:张丹凤、姜春风、王子敬、刘玖玉。新技术,新方法在医药中间体产业化中的应用研究。如连续流连续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机金属材料催化在医药中间体产业化中的应用研究;开展“氮杂环卡宾铁、钴、镍配合物的固载及催化应用研究”,制备多种新型氮杂环卡宾铁钴镍配合物固载材料,筛选出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质、优良的可回收性、再次循环利用仍能够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非均相催化体系。

方向 3:姜春风、刘丹丹、张惠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且死亡率相对较高,而癌症的预防与治疗则成为重要的手段。所以本团队在安长伟院长的领导下,以刘丹丹和姜春风两位博士为骨干进行技术攻关。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点解决吉西他滨,结肠肿瘤靶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的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团队工作开展情况介绍:

2021年以来,科研团队成员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2篇,核心期刊(含国际核心期刊)5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共计7项;获批纵向项目9项,其中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4项,共计45万元,横向项目4项,合计到款57万元。团队定期召开研讨会,推动项目进展。1. 参与承办2023年10月13-15日辽宁科技学院与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合办的“绿色能源技术及清洁生产”国际会议。2. 参与承办2024年4月23-24日辽宁科技学院与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 “Home Country Ecology:Problems and Solutions”(生态家园:问题与解决方案) 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如下:绿色低碳目标下多维层级材料构筑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催化氧化/还原处理工艺研究、吉西他滨前药的设计, 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食用菌菌糠资源化技术的优化及评估、基于介孔聚多巴胺的多效纳米递药系统构建及其抗原位结肠癌性能研究、微塑料吸入性暴露对肺纤维化进程影响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聚苯胺/三元杂多酸基光敏材料的研究等省科技厅面上项目、省教育厅科研团队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及校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光催化剂对环境有机污染物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并根据催化降解现象解析光催化反应机理。基于微反应连续流技术开展医药中间体(伯胺及仲胺选择性保护的研究)及经典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的工艺革新,以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推进低碳发展。同时基于临床需求为导向,解决吉西他滨,结肠肿瘤靶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活性评价,以发现新药。

5.团队可转化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一种连续流技术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及装置。

成果介绍:本发明涉及合成阿司匹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合成阿司匹林方法及其装置的技术领域。

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如经典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工艺研究,技术革新以及设备革新。安全高效,低碳环保。

经济社会效益预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增加收益。革新设备可以推广至多所高校,用于专业认证。该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化工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可转化方式:1、向他人转让科技成果;2、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3、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4、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5、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成果完成人:制药清洁生产与产业化创新研究团队

联系方式:jiangchunfeng@lnist.edu.cn


版权所有:辽宁科技学院科技处         学院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开发区香槐路174号